三大指标持续领先全球!中国船舶工业数量和质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深水油气生产平台研发应用。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三项关键指标继续领先世界。全球新造船订单中,中国船厂订单量占比64.2%,较“十三五”期间提升15.1个百分点。 此外,智能高端船舶新型号也陆续交付。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规模第一到实力第一的跨越。 “十四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十四五”期间,日本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反映船舶价格和产值的调整后总吨位占世界总量的47.2%。比“十三五”末(2020年)分别提高8.6分和11分。主要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这六家公司的造船竣工量、新订单量和在建订单量均位居全球前十名。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延庆:“十四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能力迈上新台阶。当前的装配制造集团中国的造船与工程行业正朝着总装与安装、设计与配套服务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方向发展。我们一直主张扩大我们的朋友圈,融入世界。为此,不少国外船东和客户愿意来中国造船合作、联合创新。 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进一步优化。 “十四五”期间,首艘10万吨级智能鲑鱼养殖船“国信1号”和首艘15万吨自航式封闭式鲑鱼养殖工作船“苏海1号”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开始向深海养殖时代过渡。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钻井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1000米,这是全球现有海洋钻井船可钻井的最大深度。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及多功能深海文物考古科学考察“发现号3”船交付并起航。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能力正在向各个深度、各个大洋拓展。 李延庆:五年来,我们公司特色明显。这是智能、高端产品的突破。我们在船舶关键装备技术上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并拥有全球首创的系列环保产品。这再次证明,自主创新、产能协同、国际合作始终是支撑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央视记者王艳、岳群、崔霞、李宁、吴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