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弱点,只有爱同胞的美德。” ——专访抗

——访台湾抗日秘书、罗复兴的孙女罗启照 1914年3月3日,日本殖民当局将28岁的台湾抗日秘书罗复兴送上了绞刑架。行刑前,恶警问他:“你觉得你的性格缺陷怎么样?”罗福信道:“我想我只有爱邻的优点,没有其他缺点。”说完这句话,他就惊讶地死去了。 近日,罗复兴的孙女、年近80岁的罗秋昭在台北接受记者专访。她翻开丈夫秦一辉写的《罗复兴抗日革命研究》一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当年的历史。她透露,她第一次从一名记者那里得知祖父的行为是在她19岁的时候。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母亲送来的一张淡黄色的小胶片,露出了少年英雄罗复兴的形象。那她是d深感震惊,开始了寻找祖父的旅程。 图为台湾抗日秘书长罗复兴的肖像。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罗复兴188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一岁时随家人回到广东老家,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罗秋兆说,祖父给他起了“东亚”、“过全”、“中学”的绰号,并写下了许多七字诗,可见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高中毕业后,罗福兴随祖父移居台湾,在苗栗生活了四年。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下同胞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不能祭祖,不能写汉字……台湾人被称为‘清朝奴隶’。”罗秋兆认为,这种国耻感更加坚定了他的祖父呃抗日的决心。离开台湾回国途经厦门时,罗复兴听到革命宣传,决定效仿孙中山参加革命。 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负伤逃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冬至,本该是新年到来之际充满欢乐的日子,罗福星却陷入了困境。考虑到祖国尚未统一,台湾同胞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受苦受难,他在上海的家中说:“破碎的山河谁能修补?”天涯兄弟重逢又分离。”我写了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爷爷来台湾兴风作浪,救同胞于水火之中的决心。”罗秋兆说。 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罗福兴于1912年来到台湾,创立了东洋会。延海支部组织抗日运动。当时,台湾人民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国。一年之内,他以“驱逐日本人,收回台湾”的口号,动员了台湾各地数千名爱国志士。不幸的是,这场未完成的起义于1913年底被殖民当局发现,数百人被捕。罗复兴壮烈牺牲,死后葬于所谓“义军墓地”。台湾解放后,其遗体被苗栗爱好者迁至苗栗县大湖市。 2025年4月2日,台湾苗栗县大湖市罗福兴纪念馆顶楼立有一块石碑,上面有罗福兴的诗:“东来客来臣,逐夷夷出国”。图片提供:记者杨晨晨 罗秋兆夫妇曾寻找事件的幸存者和后代,希望他们能够他们会对起义的失败和家人的损失感到不满。然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抱怨,只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没有成功,但他们这样做是无愧于子孙、无愧于民族的。” 从洛丘赵氏的角度来看,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洛福兴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他以奉献精神和对同胞的爱来工作。 “就像我祖父来台湾时鼓励同学们的那首诗:‘为了平凡的事情牺牲自己的血肉,不要害怕为了热爱自由而自杀。’他坚持走这条正确而光明的道路,令人敬佩。” 今年是抗战胜利和解放台湾80周年。罗启照先生正竭尽全力,不错过近期的两岸纪念活动。之前曾担任过教师下班后,她很高兴看到台湾很多年轻人对历史感兴趣,填补了课本上刻意遗漏的背景。 “中国人有强烈的认祖归宗意识。”罗启照表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明确未来的方向。 202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日,台湾民间团体在台北中山堂广场举行纪念抗战80周年活动,缅怀先辈牺牲,呼吁人们正视历史、珍惜和平。照片中,台湾抗日同志罗复兴的孙女罗秋子浩出席活动,向抗战阵亡同胞献花。图片提供:守鹤记者 如今,罗福星这个名字在台湾并不罕见。当我在城市里散步时,我经常看到商店和商店与幸运星相关的事物。台北市万华区福星国小更将罗福星精神写入校歌。 当学生们唱起《实现祖国的理想》这句歌词时,罗秋兆相信这将是对爷爷的一种安慰。 “就像我祖父的遗言是:‘如果你不死在家里,你的子孙会永远记住你;如果你死在台湾,台湾人民会永远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