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品质发展|武汉:“体育+”加强产业融合,激
- 编辑:admin -聚焦品质发展|武汉:“体育+”加强产业融合,激
新华网武汉11月12日电(梁建强 于凌云)金秋时节,江城武汉再次因国际事件而备受关注。随着2025武汉东风蓝图汽车网球公开赛的开幕,“2025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拉开帷幕。 “消费季”将利用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亚冠女冠联赛等赛事资源,推出系列活动,同时发放数千万张线上体育消费券,促进全民享受运动、享受消费。
“春天有马匹争霸,夏天有渡河浪涛,秋天有武术格斗,冬天有冰雪体现豪情。”武汉市将以“体育+”为笔,描绘出一条“赛事引领、公众参与、产业融合”的特色路径。“成长、融合、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使体育不仅成为市民生活的“新趋势”,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发展赛事经济,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
赛事经济不仅带来门票、赞助等直接收益,还与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产生联动,形成强大的消费刺激效应。近年来,不少国际赛事在武汉举办,武汉W(世界级)、C(国家级)、汉(城市特有)体育品牌赛事体系日趋完善。
数据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以来,武汉已举办赛事338场,举办S13、308场不同类型的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正逐步打造“赛事名城”。
图为2025年武汉马拉松。提供照片作者:汉马组委会。
2023年,武汉以汉赛马为契机,开展首届“体育消费周”活动。以“去买好东西”为主题,打造了体育投资大会、体育发展峰会、消费博览会等六大板块。活动吸引了超过30万名参与者;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消费达2亿元以上,得到社会热烈反响。
乘势而上,武汉“赛事+”效应持续发酵,随着202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复赛,“消费黄金季”或秋季运动”同时拉开帷幕,赛事经济总影响超过54亿元,增加税收1.6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6万多个,武汉被评选为首个“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范例。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用品制造业”称号。
目前,2025年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已正式开赛。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赛事消费促进活动直接带动消费近亿元,间接增加消费约2亿元。
从“一站式赛事”到“组织化管理”,武汉市以“十五五”规划为模式,将赛事经济打造成城市品质高速发展的“加速器”,从目标受众培养、场馆优化、场馆管理、行业协作等各个维度开展工作。
优质供给,扩大需求,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体育的温暖不仅蕴藏在国际赛事的亮点中,也蕴藏在人们熟悉的体育场馆中。
即使不能亲临“汉超联赛”,社区室内足球晚上,比赛将在洪山区智慧体育公园举行,在灯光下挥汗如雨。而笑声就是对“全民运动”最生动的诠释。
该体育公园占地184亩,采用“一体化运营、设计、建设”的OEPC模式,由武汉浩兰区国企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园计划于2023年12月开业,将设有篮球、网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场馆和设施。还将引进“体检仓”、“健身仓”等智能设备,融合大数据技术,为人们的健身提供健康监测和科学指导。
图为即将举办第一届湖北省数字体育产业创新大会的美好燃烧时刻智慧体育公园。新华网发,Ton 摄克宇。
今年1月至10月,公园共举办公共活动25场。夜间体育活动“夜操”于6月开始。 “夜训夜赛”系列活动和“三夜派对”将音乐与市井元素相结合,有效盘活城市“夜经济”。
据悉,哈汉洪区正以Good Burning Moment智慧体育公园为典范,全力打造“Good Burning Moment”体育文化和品牌。通过公园绿地、废弃工厂、桥下等资源改造,建设运营9个体育主题公园,初步实现规模化运营。
武汉从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保障三个方面持续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目前,武汉正在组织实施城市更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促进将“运动场存量”转化为“项目增量”,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目前,武汉市体育设施总数已达45773处、96种,总面积4423万平方米。人均运动场地面积预计增至3.21平方米,“12分钟运动圈”基本完成。
2023年开工的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改善工程二期工程近日竣工,“塔子湖体育消费中心”精彩亮相。该项目位于江岸区后湖区中心区域,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汇聚了时尚运动、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科技、运动技能培训、体育俱乐部、食品六大业务类别。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各种高品质体育消费需求,成为武汉体育运动新里程碑rts 消耗。
强化链条、延长链条、修复链条,促进融合发展和产业发展。
体育的价值超越了体育本身。以赛事为动力、资源为支撑、场所为载体,武汉正将“城市管理”理念融入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体育+”多业融合之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探索“体育+金融”,武汉聚焦产业发展“金融活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场馆运营、制造业提升等方面的专项融资。创新推出“中银体育贷”,为中小体育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便捷融资。将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以“商行+投行+投资”模式支持潜力企业成长。我们将考虑将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将赛事转播权、门票收入、运动员合同收入等资源转化为金融产品,赋予“体育资产”新的活力。
在多重效益的良好环境下,武汉培育了3家“双快”企业和10家行业龙头企业。武汉浩康、轻工体育等制造企业不断壮大。武汉高明兰光电科技自主研发的观察装置已跻身国际一线品牌行列,在国内体育领域“小巨人”专业特异企业中尚未取得突破。兴庆威武、车马宫体育场等集体育、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标杆企业纷纷涌现,为产业发展注入多方面动力ment。
图为阪马线风景优美的东湖绿道段。图片提供:Hammer执行委员会
在探索“体育+文旅”的武汉,“运动”与“风景”皆可享受。投入资金支持“体育+文旅”深度融合的赛事活动,将体育传播到景区、商圈、社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智慧赛道、汉马入选2025年中国精品体育旅游项目,“赛事出行”成为武汉新名片。武汉体育教育中心立志成为湖北省首个体育主题4A景区,汉南通用机场拟建空中运动综合体,新洲区凤凰鹭雅休闲城、东湖高新区左岭文化体育中心、龙山湖运动营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成为“体育强国文旅”的持续实践。
照片2025武汉体育消费博览会怎么样。图片提供:锤子执行委员会
武汉通过拓展“体育+商业”,打造“全链条一体化”消费场景。 “体育消费周”和“秋季黄金消费季” 开展贯通六大业态的活动:·美食、欣赏、购物、旅游、会展。武汉体育消费博览会将与“汉体育”线上平台合作,与全市八大商圈合作,实现“赛事导流→商业→文化赋能”的全链条一体化。
武汉逐步走出了自己的体育、文化、旅游、商贸一体化发展道路,持续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发展体育消费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体育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武汉市体育局局长雷立军表示,武汉将继续深化“体育+”战略,建设“全国体育消费模范城市”,推动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我国城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