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体现精神/心声】一把承载延安记忆的手工
- 编辑:admin -【令牌体现精神/心声】一把承载延安记忆的手工
【继续闪耀,开启新征程——代币体现精神】
本版标志:陆毅自制小提琴(延安纪念馆藏)
延安文艺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把特制的小提琴。琴体总长60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弓长80厘米。琴颈上有一些修理和拼接的痕迹,但即使过了70多年,它仍然是一把闪亮而精致的吉他。这是现存唯一已知的延安鲁艺人制作的乐器。
1940年冬,时任重庆中国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的张振富相识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教授大提琴和小提琴。抗战时期延安西洋乐器匮乏,他决定自己制作。当他从重庆到达延安时,他带来了生产工具和英文版的一本关于工业的书。乐器制作。不久,延安乐器厂在延安市桥儿沟的一个山洞里开业。张振富是该厂厂长,大部分成员都是陆毅的学生。
1944年,西北战地勤务兵团队员王倬回到延安,在鲁艺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师从张振富。担心缺少乐器,他向话剧社社长陆奇求助。陆机请当时支持美国军事观察员的美术局雕刻师古元寻找适合制作美国军事基地食品和产品包装盒小提琴的松木板和硬质纤维板。绳子是用羊肠和旧电话线制成的,弓是用陆毅的老师宋冠峰养的一匹马的尾巴制成的。
就这样,张振富精心地将当地质朴的材料打磨成精美的小提琴。古元真是太感动了他用这把手工制作的小提琴,在琴柄上刻上了“自制鲁艺”的字样。从此,王倬学会了使用这把小提琴。但后来在东北解放战争前线演奏该琴时,琴柄被压断,刻有“陆毅制造”四个大字已不复存在。
2012年7月28日,84岁的王倬特地回到延安,捐赠了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目前陈列在延安文学艺术博物馆。他见证了延安鲁艺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丰富岁月,见证了延安鲁艺艺术教育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延安鲁艺艺术教育的丰富历史。他见证了两位音乐家所走过的非凡之路。他确实是陆毅精神的“活标本”。